加勒比海的风向变了。就在万圣节前后,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胁突然升温:军舰逼近、禁飞区划定、目标清单流出——这一连串动作,在华盛顿和加拉加斯之间制造出一种紧绷到极点的空气。没人敢下最后的结论,但每个观察者都能感觉到:这一次中融证券,美国是真的动了真格,只等特朗普一句话。
根据《华尔街日报》和《迈阿密先驱报》的联合报道,美国国防部已经锁定了委内瑞拉境内的一批潜在打击目标。从卫星图像到情报线索,这些地点多为军方控制下的设施,被美方指控“参与走私毒品”。

名单上包括西部的拉瓜伊拉港口、马拉开波机场、加勒比沿岸的海军基地,还有若干条由委军控制的“临时跑道”。这份清单被交到白宫后,国安顾问苏利文据说当场警告:“这些不是演习目标,一旦总统签字,美军48小时内就能动手。”
事实也在印证这场部署的严肃性。多份商业卫星图像显示,两栖攻击舰“硫磺岛”号已经抵达能覆盖委内瑞拉北部沿岸的海域,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“格雷夫利”号则进入加勒比中段,与“麦克福尔”号一同执行警戒任务。

港口活动监测数据表明,美国在加勒比地区的兵力调动已达到冷战以来的最高水平。五角大楼一名不具名官员甚至对记者说了一句颇有意味的话:“这不是演习,我们只是没宣布剧本的最后一幕。”
而更耐人寻味的是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(FAA)突然在10月31日宣布,以“存有特殊安全因素”为由,对波多黎各东南方向划定临时禁飞区,覆盖海拔2500到5000英尺,有效期从2025年11月1日持续到2026年3月底。
表面上是空域管制,实际上最适合战术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高度范围被“净空”,这在外交与军事信号的语言中,几乎是赤裸裸的警告。加勒比近年来也不是第一次被设禁飞区,但像这样范围明确、时效长达五个月的安排,非常罕见。

当媒体纷纷报道“美军可能即将空袭委内瑞拉”时,特朗普本人照例打出模糊牌。他在10月31日白宫的记者会上否认已经决定袭击,声称“我还在评估所有选项,尚未批准任何军事行动。”
但几乎同一时间,美国广播公司(ABC)的报道却指出,特朗普团队确实已经整理好一份攻击目标清单,只等总统亲口下达命令。这种“嘴上否认、行动先行”的方式,几乎是特朗普任内一贯的风格,打之前,先在舆论场放几个烟雾弹。
这场潜在的战争,如果真被点燃,步骤早已有人推演得清清楚楚。最现实的模式是:由F-35战机率先突入空域,击毁委内瑞拉防空雷达系统,撕开防御屏障。紧接着,美海军驱逐舰和潜艇发射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对指定军事目标实施远程打击。

五角大楼的评估是,只需两个航母战斗群、两支远征防御支队的兵力,就能在一周内“削弱委军的指挥链”。问题是,这种模式风险极高,一旦委方误判,反击美军舰艇或打击邻国基地中融证券,整个南美的安全形势将瞬间滑向不可预测的深渊。
当然,也有分析认为,美国不会贸然空袭。直接打击意味着战争风险,也可能招来国际上的反美浪潮。特朗普更擅长的,可能是“边缘施压”布军造势、经济封锁、政治煽动,一层层压迫马杜罗政府,使其在心理与政治上崩溃。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评论写得一针见血:“对特朗普而言,最理想的情况不是炸毁加拉加斯,而是让反对派自行推翻马杜罗。”

那么,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委内瑞拉反应如何?马杜罗政府的态度十分强硬。国防部长帕德里诺公开表示:“委内瑞拉不惧任何军事威胁,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保卫领土主权。”
外界都知道,委内瑞拉军队虽然规模有限,但装备不差。俄罗斯在多年前已向其提供S-300防空系统,部署在加拉加斯周边和沿海要地;此外,委军还拥有数千枚便携式地空导弹以及苏-30MKV战斗机,如果真打起来,美方肯定不会是一场“零损失”的操作。

有趣的是,俄罗斯似乎也开始在暗中动作。据多方消息,一架俄罗斯伊尔-76运输机十月下旬抵达加拉加斯,运送了不明物资。
俄外交部没有正面回应此事,只是强调“俄罗斯支持委内瑞拉的合法政府”。但外界普遍认为,俄方的“支援”更多是象征性的,与美国庞大的海空部署相比,几乎无法形成现实威慑。
而在委内瑞拉国内,反对派再次出现了裂痕。以玛丽亚·科琳娜·马查多为代表的强硬派,公开表达对美国出手的欢迎,甚至呼吁“用外部力量推倒独裁政权”。

但另一派,由前总统候选人恩里克·卡普里莱斯领衔,则坚持主张和平谈判,认为美国轰炸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混乱。这样的分裂,让特朗普更有了施压的空间,任你政坛怎么拉扯,白宫的一纸决定都能左右未来。
其实,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敌意由来已久。马杜罗坚持与俄罗斯、伊朗保持能源合作,又拒绝美方油气投资项目,再加上长期被指控“纵容毒品走私”,这些在特朗普政府眼里,都成了动武的理由。特朗普甚至在2024年竞选期间公开说过一句惊人之语:“我们不需要古巴版本2.0,美洲必须是美国的后院。”如今来看,这句话不仅是政治口号,而像是一场政策预告。

从军事角度,美国在加勒比海行动频率越来越高,不仅部署战舰,还加强了波多黎各的后勤枢纽建设。波多黎各这个岛,现在几乎成了“准前线”。
根据军方披露的数据,仅十月最后两周,美国就向加勒比调动了超过6000名海军陆战队员。一旦下令,这些人可以在48小时内实施滩头登陆。彭博社的评论指出,这是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以来,在该区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预备部署。
但特朗普的算盘,恐怕不止于军事。委内瑞拉地处南美东北门户,一旦掌控或者制造“政权更替”,美国就能在南美重新确立战略支点,对巴西、古巴、尼加拉瓜形成包夹。

更重要的是,委内瑞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已探明石油储量,高达3000多亿桶。无论政客怎样包装,“自由”“民主”的旗帜最终都挡不住资源的诱惑。对美国来说,这场博弈是地缘政治与能源利益的双重布局。
然而,战争不是游戏。世界多国已经暗示反对用武力解决委内瑞拉问题。墨西哥、巴西、阿根廷纷纷呼吁各方保持克制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罕见表态:“委内瑞拉问题应在国际法框架内解决,任何军事行动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后果。”

但特朗普团队的态度很明确,不让步、不解释、不承认损失。这种外交强硬姿态,在选举年的氛围里,也被解读为对内政治操作:打“海外铁拳”,提振“强硬领袖”形象。
所以,现在的局势几乎形成一个危险的剧本:禁飞区已划、军舰已布、防空目标已定。唯一欠缺的环节,就是那句“总统批准”。而特朗普的犹豫,不见得是出于善意。他或许只是在权衡时间点,是现在下令,还是等选举前夕,用一次“精准打击”作为政治爆点?
加拉加斯的夜空暂时还算平静,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一股被压抑的危机。街头的士兵换上全装巡逻,市民排队抢购汽油。

广播里反复播放着国防部的声明,而社交媒体上,美国军舰的照片正被广泛转发。恐惧夹杂着焦虑蔓延。委内瑞拉总统府的一位匿名顾问说得很直白:“我们都清楚,美国能打;问题是,他们敢承担后果吗?”
如今看来,美国对委内瑞拉动武,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假设,而是一道正在逼近的选择题。而决定这道题答案的,不是马杜罗,也不是五角大楼,而是特朗普本人。

禁飞区、战舰、警告、舆论,一切仿佛都在为那句指令做铺垫。只差那一声令下,加勒比的夜空可能再次被导弹点亮。届时,美洲大陆的秩序将被彻底改写,而特朗普,也将押上他政治生命中最危险的一次赌注。
参考信源:用战略轰炸机“扫毒”,美国对委内瑞拉动武的借口你信吗?
2025-10-24 21:32·直新闻中融证券
诚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